網頁

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

恭錄"中庸"心得報告

    上個月寫論語,這個月本想接著寫孟子,然而由於孟子的篇幅太大,一個月下來,只抄完一半,只好改抄較短的中庸,也趁著記憶仍新的此時,先進行中庸的心得報告。
    "中庸"全文,雖然僅四千多字,33,相傳原屬禮記的一篇,因係儒家學說極重要的精隨,故獨立成書,與論語、孟子、大學並稱四書,是儒家極重要的經典之作,儘管說,在學期間各學程從未選錄中庸來當教材,不才也從未涉獵此書,但由於其書名早在學童時期,已如雷貫耳,因此抄錄前,在腦海中,亦浮現幾個問題.
1.作者為何?
2.他對現代思潮的影響?
3.值得奉為圭臬的語錄?

一、作者為何?真的是孔伋嗎?
        相傳中庸的作者是孔老夫子的孫子孔伋,此一說法,不才雖無法全盤否定,但據悉,依古禮,古人之字,係平輩相稱,或陌生人間的稱呼,孔伋係知禮達義的聖賢,不大可能直呼其祖父之字,但中庸第2章及第30,引用孔老夫子的學說時,居然直呼"仲尼曰….",因此我相信,就算中庸的第一作者是孔伋,但這本書絕不可能全部由他編纂而成的,至少第2章及第30章編纂者應該另有其人,引文如次:
2
仲尼曰:「君子中庸;小人反中庸。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時中。小人之反中庸也,小人而無忌憚也。」
30
仲尼祖述堯舜,憲章文武。上律天時,下襲水土。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,無不覆幬。辟如四時之錯行,如日月之代明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。道並行而不相悖。小德川流;大德敦化。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。

二、他對現代思潮的影響?中庸其中心思想,其實很簡單,一言以蔽之,”執兩用中,恰到好處”;因此可說是學術上的方法論,是故全文不易找出其特殊的創見,更不用說,對現代思潮有直接的影響,因此僅揭櫫幾項稍微有點關係者,來做彙整。願不至於穿鑿附會,而仍有點叁考價值。

執兩用中,恰到好處------6章 隱惡而揚善。執其兩端,用其中於民。

言行合一------13章 言顧行,行顧言。君子胡不慥慥爾。

不在其位不謀其政;隨遇而安, 無入而不自得----
------14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願乎其外。素富貴,行乎富貴;素貧賤,行乎貧賤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難,行乎患難。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。在上位,不陵下;在下位,不援上;正己而不求於人,則無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
------28章 子曰:「雖有其位,茍無其德,不敢作禮樂焉。雖有其德,茍無其位,亦不敢作禮樂焉。」

內聖外王之治國方略------20章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,曰:脩身也、尊賢也、親親也、敬大臣也、體群臣也、子庶民也、來百工也、柔遠人也、懷諸侯也。脩身,則道立。尊賢,則不感。親親,則諸父昆弟不怨。敬大臣,則不眩。體群臣,則士之報禮重。子庶民,則百姓勸。來百工,則財用足。柔遠人,則四方歸之。懷諸侯,則天下畏之。齊明盛服,非禮不動,所以脩身也。去讒遠色,賤貨而貴德,所以勸賢也。尊其位,重其祿,同其好惡,所以勸親親也。官盛任使,所以勸大臣也。忠信重祿,所以勸士也。時使薄斂,所以勸百姓也。日省月試,既稟稱事,所以勸百工也。送往迎來,嘉善而矜不能,所以柔遠人也。繼絕世,舉廢國,治亂持危,朝聘以時,厚往而薄來,所以懷諸侯也。

誠信原則------29章 上焉者,雖善無徵。無徵不信。不信民弗從。


三、有無值得奉為圭臬的語錄?抄錄時特別有感覺的幾句話如次,謹摘錄如次,以加深記憶,並與網友分享:

1章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
<實際運用>為人處世,務必小心謹慎,特別是那些自己沒看到,沒聽到的事務,更需抱著戒慎恐懼的態度,廣泛的蒐集資料,等資訊完整了,才下決策,以免因視覺盲點或聽覺死角而造成誤判,誤時失事,甚至於發生難以彌補的後果。

14章 正己而不求於人,則無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
<實際運用>身為堂堂正正的人,本來就該光明磊落,自立自強,狀況許可,固然可以與他人或社會大眾,互助合作,共創雙贏,全民皆贏;但絕不能片面的求之於人,否則所求的事,一旦對方做不到,勢必徒生自己與他人的困擾,假如因此怨天尤人,那更於事無補。

20章 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。
<實際運用>成功是給準備好的人,能未雨綢繆,不僅成功機率較大,且遇事按部就班,有條不紊,一定能做得更好。


[多聞闕疑]
28章 子曰:「今天下,車同軌,書同文,行同倫。」
莫非早在周朝,中國大部分的地區,早就車同軌,書同文,只不過到了戰國時期,部分國家為了抵抗外侮,或標新立異,才會另設車軌,另創文字,因此秦始皇統一天下後,才需要再次訂定統一的規範,以確保其統一大業?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