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

恭錄"孟子"心得報告

    今年九月、十月抄論語,本想順著抄孟子,因孟子的篇幅較大,逾五萬字,不及在一個月內抄完,十一月乃改抄較短的中庸,也陸續完成兩書的報告,這個月孟子終於抄完了,而能趕在年底前完成心得報告。
    全文雖然僅七章,卻多達五萬多字,與論語、中庸、大學並稱四書,同屬儒家極重要的經典之作,特別是在學期間即選錄此書來當教材,且其民主思想,更為各法政學者所推崇,因此抄錄此書前,在腦海中,很自然的浮現幾個問題.
1.作者為何?
2.他對現代思潮及典章制度的影響?
3.值得奉為圭臬的語錄或引為借鏡的故事,有哪些?

一、  作者為何?
由於本書各則語錄之發言人有稱孔子、稱孟子、稱告子者,其他均稱姓名或稱號,孔子當為那個時代對孔老夫子的尊稱,冠姓加,係對老師的尊稱,因此孟子、告子,應非直接的作者,而孟子的學生公孫丑、萬章,在本書中均以姓名來當引言人,是故不才認為本書的直接作者當為公孫丑、萬章……等人,本書是以記錄孟子所述說的故事及孟子言行錄為主,因此其第一作者,無疑的應該就是孟子本人。

二、他對現代思潮及典章制度的影響?
<民主思想>
離婁上第9------孟子曰:「桀紂之失天下也,失其民也;失其民者,失其心也。得天下有道: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;得其民有道:得其心,斯得民矣;得其心有道:所欲與之聚之,所惡勿施爾也。
盡心下第60------孟子曰: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,得乎天子為諸侯,得乎諸侯為大夫。諸侯危社稷,則變置。犧牲既成,粢盛既潔,祭祀以時,然而旱乾水溢,則變置社稷。」

<性善學說>
告子上第6------孟子曰:「乃若其情,則可以為善矣,乃所謂善也。若夫為不善,非才之罪也。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;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;恭敬之心,人皆有之;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惻隱之心,仁也;羞惡之心,義也;恭敬之心,禮也;是非之心,智也。仁義禮智,非由外鑠我也,我固有之也,弗思耳矣。」

<革命思想>
梁惠王下第15-------孟子曰:「賊仁者謂之賊,賊義者謂之殘,殘賊之人謂之一夫。聞誅一夫紂矣,未聞弒君也。」
萬章下第18-------齊宣王問貴戚之卿,孟子答曰:「君有大過則諫,反覆之而不聽,則易位。」

<罷免制度>
梁惠王下第14------孟子曰:「國君進賢,如不得已,將使卑踰尊,疏踰戚,可不慎與?------左右皆曰不可,勿聽;諸大夫皆曰不可,勿聽;國人皆曰不可,然後察之;見不可焉,然後去之。」

<推選制度>
梁惠王下第14------孟子曰:「國君進賢,如不得已,將使卑踰尊,疏踰戚,可不慎與?左右皆曰賢,未可也;諸大夫皆曰賢,未可也;國人皆曰賢,然後察之;見賢焉,然後用之。」

<陪審制度>
梁惠王下第14------孟子曰:「左右皆曰可殺,勿聽;諸大夫皆曰可殺,勿聽;國人皆曰可殺,然後察之;見可殺焉,然後殺之。故曰,國人殺之也。如此,然後可以為民父母。」

<教學優位的教育理念>
盡心上第14------孟子曰:「仁言,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。善政,不如善教之得民也。善政民畏之,善教民愛之;善政得民財,善教得民心。」

<語言環境的教育理念>
滕文公下第11------孟子曰:「一齊人傅之,眾楚人咻之,雖日撻而求其齊也,不可得矣;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,雖日撻而求其楚,亦不可得矣。」

<易子而教的教育理念>
離婁上第18------孟子曰:「勢不行也。教者必以正;以正不行,繼之以怒;繼之以怒,則反夷矣。『夫子教我以正,夫子未出於正也。』則是父子相夷也。父子相夷,則惡矣。古者易子而教之。父子之間不責善。責善則離,離則不祥莫大焉。」

<遷善改過的教育理念>
離婁下第53------孟子曰:「西子蒙不潔,則人皆掩鼻而過之。雖有惡人,齊戒沐浴,則可以祀上帝。」

<循規蹈矩的教育理念>
告子上第20------孟子曰:「羿之教人射,必志於彀;學者亦必志於彀。大匠誨人,必以規矩;學者亦必以規矩。」

<死當而教的教育理念>
告子下第36------孟子曰:「教亦多術矣,予不屑之教誨也者,是亦教誨之而已矣。」

<多元教學的教育理念>
盡心上第40------孟子曰:「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時雨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達財者,有答問者,有私淑艾者。此五者,君子之所以教也。」

<厚生養老政策>
盡心上第22------孟子曰:「伯夷辟紂,居北海之濱,聞文王作興,曰:『盍歸乎來!吾聞西伯善養老者。』太公辟紂,居東海之濱,聞文王作興,曰:『盍歸乎來!吾聞西伯善養老者。』天下有善養老,則仁人以為己歸矣。五畝之宅,樹牆下以桑,匹婦蠶之,則老者足以衣帛矣。五母雞,二母彘,無失其時,老者足以無失肉矣。百畝之田,匹夫耕之,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。所謂西伯善養老者,制其田里,教之樹畜,導其妻子,使養其老。五十非帛不煖,七十非肉不飽。不煖不飽,謂之凍餒。文王之民,無凍餒之老者,此之謂也。」

<生態保護的理念>
告子上第8------孟子曰:「牛山之木嘗美矣,以其郊於大國也,斧斤伐之,可以為美乎?是其日夜之所息,雨露之所潤,非無萌櫱之生焉,牛羊又從而牧之,是以若彼濯濯也。人見其濯濯也,以為未嘗有材焉,此豈山之性也哉?」

<土地制度>
梁惠王上第7------曰: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若民,則無恆產,因無恆心。」
滕文公上第3------曰「民之為道也,有恆產者有恆心,無恆產者無恆心。」

<國家公園>
梁惠王下第9------孟子曰:「文王之囿方七十里,芻蕘者往焉,雉兔者往焉,與民同之。」

<養生學>
公孫丑上第2------孟子曰:「難言也。其為氣也,至大至剛,以直養而無害,則塞于天地之閒。其為氣也,配義與道;無是,餒也。是集義所生者,非義襲而取之也。行有不慊於心,則餒矣。」
盡心上第1------孟子曰:「盡其心者,知其性也。知其性,則知天矣。存其心,養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殀壽不貳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」
盡心下第81------孟子曰:「養心莫善於寡欲。其為人也寡欲,雖有不存焉者,寡矣;其為人也多欲,雖有存焉者,寡矣。」

<主觀唯心論>
盡心上第4------孟子曰:「萬物皆備於我矣。反身而誠,樂莫大焉。強恕而行,求仁莫近焉。」

<麻衣神相學>
離婁上第15------孟子曰:「存乎人者,莫良於眸子。眸子不能掩其惡。胸中正,則眸子瞭焉;胸中不正,則眸子眊焉。聽其言也,觀其眸子,人焉廋哉?」

三、值得奉為圭臬的語錄或引為借鏡的故事,有哪些?
◎梁惠王上第3------五十步笑百步
<實際運用>五十步笑百步,固然語見孟子,但現實社會這種情形經常發生,甚至於習慣嘲笑者,往往黯於自見,有時逃百步反笑逃五十步,所以嘲笑他人故不足取,受人嘲笑也無需太在意,宜自我檢討,有者改之,無者笑罵由他,凡事為所應為即可。

◎梁惠王上第7------緣木而求魚
<實際運用>儘管說世界上真的有爬樹魚,而且在蘭嶼及加勒比海附近的樹林裡,也許偶爾會找到被樹枝困住的飛魚,但畢竟機率極低,在其他地區緣木而求魚,幾乎毫無成功的可能,是故凡事宜認清目標,循正確的路徑去努力,方能事半功倍,達成目標。

◎梁惠王下第8------獨樂樂,不如眾樂樂
<實際運用>獨樂樂,最多不過是個人自私型的暗爽,猶如錦衣夜行,不受人議論,就已經不錯了;不如與眾同樂,在大家同樂的氛圍上,更能激發樂的共鳴,而產生更大的快樂,為此不才偶有所得,往往不屑獨樂,寧可野人獻曝,與朋分享。

◎公孫丑上第6------孟子曰:「無惻隱之心,非人也;無羞惡之心,非人也;無辭讓之心,非人也;無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;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辭讓之心,禮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猶其有四體也。」
<實際運用>孟子的性善學說,對不才而言,的確是天生的,相信所有正常的人,都擁有仁義禮智四善端;惟不可諱言的是,人除了有四善端外,也會有貪、嗔、癡三惡念。愚見以為,仁者不嗔,義、禮者不貪,智者不癡。只要能發揚仁、義、禮、智四善端,自然克服得了貪、嗔、癡三惡念,讓人生變得更美好。

◎離婁上第1------徒善不足以為政,徒法不能以自行。
<實際運用>道家講求「無為而民自化」,儒家則主張入世理念與力行,不才覺得,那些依循慣例,本乎人性的事情,的確可以不為而成,自自然然的解決問題;但大抵而言,新的體制及行為模式,是不大可能「無為而民自化」的,特別是大破大立的新局面,或足以洗面革新的好習慣,絕非放任無為,即能竟其全功,務必耳提面命,乃至立為座右銘,惕勵檢討,隨時修正,才能形成新的習慣,建立新的秩序,而不流於空想。

◎離婁上第4------孟子曰:「愛人不親反其仁,治人不治反其智,禮人不答反其敬。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諸己,其身正而天下歸之。《詩》云:『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』」
<實際運用>推諉塞責,怨天尤人,是常人的通病,也是人生痛苦的來源,其實遇到橫逆挫折,不必急著怨天怨地怪別人,反求諸己,了解自身的盲點與不足,不僅心情能因正向的轉念思考,而豁然開解,自身的修為將日益提升,終將進身賢達之林。

◎離婁下第56------孟子曰:「君子所以異於人者,以其存心也。君子以仁存心,以禮存心。仁者愛人,有禮者敬人。愛人者人恆愛之,敬人者人恆敬之。有人於此,其待我以橫逆,則君子必自反也:我必不仁也,必無禮也,此物奚宜至哉?其自反而仁矣,自反而有禮矣,其橫逆由是也,君子必自反也:我必不忠。自反而忠矣,其橫逆由是也,君子曰:『此亦妄人也已矣。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?於禽獸又何難焉?』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,無一朝之患也。
<實際運用>一樣米養百樣人,聖賢才智平庸者有之,愚劣者有之,精神出問題違反常人者亦有之,遇到橫逆挫折,能反躬自省,聖賢才智平庸愚劣者,對我們的態度大概都能改善;然而假如我們遇到了精神有問題的可憐人,不管如何自我修正,仍可能猶如「秀才遇到兵,有理說不清。」,此時宜叁考孟子的做法,一面發揮仁者的同情心,一面避之則吉,而不必與她一般見識。

◎告子下第35------孟子曰:「舜發於畎畝之中,傅說舉於版築之閒,膠鬲舉於魚鹽之中,管夷吾舉於士,孫叔敖舉於海,百里奚舉於市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人恒過,然後能改;困於心,衡於慮,而後作;徵於色,發於聲,而後喻。入則無法家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恒亡。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。」
<實際運用>天生我材必有用,不論聖賢才智平庸愚劣皆然,我之所以為我,絕非一成不變的我,而是由時空環境,天造地設孕育而成,不論順境或逆境,均是造就現在我的重要因素。以不才而言,雖然目前業已賦閒,但只要有心,仍可轉換身分為家庭煮夫、看護、攝影師、督課員、記錄員、資料整理者、分享者,一樣可以對家庭,乃至社會奉獻一點心力,何況「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。」順逆成敗,根本不必在意,乃能笑罵由人,堅持為所應為。

◎盡心上第9------孟子曰:「古之人,得志,澤加於民;不得志,脩身見於世。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」
<實際運用>賦閒之人,是非成敗已成空,大可不必為組織榮枯,業務的發展負起責任,也無從負責,當然不可能澤加於民或兼善天下,頂多嘛,只能一年捐1500cc的血,看看對受難之人,能否讓她們多一點轉危為安的生機。因此當前要務,著眼於在家修行,多讀書、勤養生,把鄉間偶遇或讀書心得,與有智慧的人分享,以加深自己記憶的深度與廣度,並產生類似讀書會的功效。

◎盡心上第29------孟子曰:「有為者辟若掘井,掘井九軔而不及泉,猶為棄井也。」
<實際運用>掘井不及泉,猶為棄井,事實上那不僅是口毫無取水功能的廢井,且閒置不繼續挖掘,哪天誤陷人跌入,還可能害人呢?因此凡事不做則已,做了就應該貫徹始終,絕不容許半途而廢,否則未蒙其利反受其害,太不值得了。

◎盡心上第49------孟子曰:「盡信《書》,則不如無《書》。」
<實際運用>書籍故然是古聖先賢,古今中外各類達人智慧經驗的展現,看書有利於吸收作者的智慧經驗,累積自己的知識資本,然而一來知識需與時俱進的;二來,知識往往深受時空限制需作必要的調整,方能合乎我們的實際需要;  何況誤印誤譯誤傳,再所難免,因此不論如何,均不宜盡信書,而應活化書本,靈活運用,來確保有智慧的人生。

四、多聞闕疑
        告子下第26------淳于髡曰:「昔者王豹處於淇,而河西善謳;駒處於高唐,而齊右善歌;華周、杞梁之妻善哭其夫,而變國俗。有諸內必形諸外。為其事而無其功者,髡未嘗識之也。是故無賢者也,有則髡必識之。」
傳說秦朝將萬杞梁等人斬殺祭長城,其妻孟姜女千里尋夫,傷心過度,終於哭倒萬里長城,這則流傳兩千餘年的故事,是將戰國時代的秦國杞梁善哭之妻,誤傳為秦朝杞梁之妻孟姜女呢?還是另有其人。
        此外,孟子一書中,一再指責楊墨等學說,是禽獸,在戰國時代那樣的亂世,為何不被告、被嗆、被陷害,甚至於被殺,而仍可活到85歲?
        孟子雖然遵稱楊朱為楊子,稱墨翟為墨子,但談到楊墨等學說,卻說他們是禽獸,也算是對事不對人嗎?還是因為當代交通不便,孟子的批判沒有傳到楊墨等學派之門人耳內?或者楊墨等門人,滿門盡賢達,並不在意受人批評?好奇怪喔!戰國時代是個大亂世,其言論自由的尺度居然寬鬆到這種程度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