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

恭錄"儀禮"心得報告

         "儀禮"全文,約7萬字,乃儒家重要的寶典,在學期間雖然僅於文化史及法制史中提到此書,但在不才進入職場後,因職務的關係,7次參與交接/佈達典禮,並主辦8次交接/佈達典禮,而常想研究此書,惜因工作忙碌無暇細讀,所以抄完周禮後,就迫不及待的瀏覽此書,但不看則罷,看了心裡有點慌,因為祂太難了,面對著祂,我幾乎成為半文盲的老粗,不僅好多字都看不懂,就算拿字典來查,也是一知半解的,等抄完”爾雅”,再抄這部經典,依然沒改善多少,本想找十三經注疏來看,然而想找儀禮中有關交接及佈達典禮的規範,卻付諸闕如,才赫然發覺現存的版本是漢代初期高堂生傳的《儀禮》十七篇,至於西漢魯恭王壞孔子宅,所獲得的《古文儀禮》五十六篇,早就佚失了,真令人失望;而且可能我的慧根未開,居然抄過之後,仍茫茫然不知所云,因此也有點對自己失望,乃確信不才累世靈魂,大概不曾當過宗伯等類的春官,否則應該不至於如此,不過凡事習慣有始有終的我,還是決定抄完這部有字天書,就算是磨耐性與繳作業罷!因此抄錄前,在腦海中,還是著重幾個問題.
1.作者為何?
2.他對現代思潮或制度的影響?
3.值得奉為圭臬的語錄?

一、作者為何?與周公有無關聯?
        相傳周公制禮作樂,如果說由祂督導所屬,為周朝的禮儀制度,建立規範,縱然無直接證據,我仍覺可信,確信應該多少與周公有關,但假如硬要穿鑿附會,認定作者為周公,我則覺得不合邏輯,因為儀禮所規範的禮儀,不僅繁文縟節,且細到連儀式進行中的舉止投足與應答,均在規範之列,似乎不大可能是輔政大臣所為,因此不才寧可相信第一作者應為周朝初年的大宗伯。

二、他對現代思潮或制度的影響? 全書共17篇,士冠禮 28章附記,規範男子成年之加冠禮;士昬禮 30章,規範婚姻之流程與儀式;士相見禮 12章,規範約見之流程與儀式;鄉飲酒禮 26章,規範地方飲酒作樂之流程與儀式;鄉射禮 50章附記,規範地方射箭比賽之流程與儀式;燕禮 29章附記,規範中央政府飲酒作樂之流程與儀式;大射 46章,規範全國性射箭比賽之流程與儀式;聘禮 34章附記,規範外交辭令之流程與儀式;公食大夫禮18章,規範與大夫公開聚餐之流程與儀式;覲禮 12章附記,規範面聖之流程與儀式;喪服 13章,規範喪事之等級與服飾之流程與儀式;士喪禮 37章,規範士喪事之等級與服飾之流程與儀式;既夕禮 18章,規範既夕喪事之流程與儀式;士虞禮 12章,規範喪事中沐浴等之流程與儀式;特牲饋食禮20章附記,規範喪事中準備供品之流程與儀式;少牢饋食禮 22章,規範諸侯宗廟準備供品祭祀之流程與儀式;有司徹40章,規範主管祭祀準備供品之流程與儀式.....等對後世的婚喪喜慶與祭祀影響極為深遠,只不過因不符合變遷快速,講究效率的現代,因此已大幅簡化。


三、有無值得奉為圭臬的語錄?抄錄時特別有感覺的論述,謹摘錄如次,以加深記憶,並與網友分享:
1.始加,祝曰:「令月吉日,始加元服。棄爾幼志,順爾成德。壽考惟祺,介爾景福。」再加,曰:「吉月令辰,乃申爾服。敬爾威儀,淑慎爾德。眉壽萬年,永受胡福。」三加,曰:「以歲之正,以月之令,咸加爾服。兄弟具在,以成厥德。黃耇無疆,受天之慶。」------士冠禮第27章.
      這段話不僅是冠禮的精華,但卻是身為初階知識份子,必備的素養,以及禮儀文化對我們的祝福,值得再三朗讀,以不忘初衷,並獲得心理的安定.

2.(等未來慧根打開後再續)


<多聞闕疑>
1.孔子曰:「大哉問!禮,與其奢也,寧儉。與其易也,寧戚。」 顯然儒家是主張哀戚儉喪,但儀禮17篇447章中,規範喪禮者,竟多達4篇80章;篇幅更占全書的17%;遠大於婚禮的1篇30章,篇幅更僅占全書的0.05%.儘管說在君權神授說的上古時代,重鬼神而輕人倫,也許是無可厚非的,但婚與喪規範的程度,相差如此懸殊,真令不才難以費解.

2.古代的司儀是否為記憶超人,或當代已擁有毫雕或毫書技術,在書寫工具仍屬草創的周朝,已具備製作袖珍書頁的能力,否則如何能掌控整個禮儀的進行,並把叁與者引導得有條不紊?特別是儀禮有司徹篇第5章,多達1162字,而且整個儀式,並非固定在一個廳堂,除非司儀擁有超強的記憶力,否則不帶小書而能導演得百分百,是如何做到的呢?實在甚難想像!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