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

恭錄"中庸"心得報告

    上個月寫論語,這個月本想接著寫孟子,然而由於孟子的篇幅太大,一個月下來,只抄完一半,只好改抄較短的中庸,也趁著記憶仍新的此時,先進行中庸的心得報告。
    "中庸"全文,雖然僅四千多字,33,相傳原屬禮記的一篇,因係儒家學說極重要的精隨,故獨立成書,與論語、孟子、大學並稱四書,是儒家極重要的經典之作,儘管說,在學期間各學程從未選錄中庸來當教材,不才也從未涉獵此書,但由於其書名早在學童時期,已如雷貫耳,因此抄錄前,在腦海中,亦浮現幾個問題.
1.作者為何?
2.他對現代思潮的影響?
3.值得奉為圭臬的語錄?

一、作者為何?真的是孔伋嗎?
        相傳中庸的作者是孔老夫子的孫子孔伋,此一說法,不才雖無法全盤否定,但據悉,依古禮,古人之字,係平輩相稱,或陌生人間的稱呼,孔伋係知禮達義的聖賢,不大可能直呼其祖父之字,但中庸第2章及第30,引用孔老夫子的學說時,居然直呼"仲尼曰….",因此我相信,就算中庸的第一作者是孔伋,但這本書絕不可能全部由他編纂而成的,至少第2章及第30章編纂者應該另有其人,引文如次:
2
仲尼曰:「君子中庸;小人反中庸。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時中。小人之反中庸也,小人而無忌憚也。」
30
仲尼祖述堯舜,憲章文武。上律天時,下襲水土。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,無不覆幬。辟如四時之錯行,如日月之代明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。道並行而不相悖。小德川流;大德敦化。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。

二、他對現代思潮的影響?中庸其中心思想,其實很簡單,一言以蔽之,”執兩用中,恰到好處”;因此可說是學術上的方法論,是故全文不易找出其特殊的創見,更不用說,對現代思潮有直接的影響,因此僅揭櫫幾項稍微有點關係者,來做彙整。願不至於穿鑿附會,而仍有點叁考價值。

執兩用中,恰到好處------6章 隱惡而揚善。執其兩端,用其中於民。

言行合一------13章 言顧行,行顧言。君子胡不慥慥爾。

不在其位不謀其政;隨遇而安, 無入而不自得----
------14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願乎其外。素富貴,行乎富貴;素貧賤,行乎貧賤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難,行乎患難。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。在上位,不陵下;在下位,不援上;正己而不求於人,則無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
------28章 子曰:「雖有其位,茍無其德,不敢作禮樂焉。雖有其德,茍無其位,亦不敢作禮樂焉。」

內聖外王之治國方略------20章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,曰:脩身也、尊賢也、親親也、敬大臣也、體群臣也、子庶民也、來百工也、柔遠人也、懷諸侯也。脩身,則道立。尊賢,則不感。親親,則諸父昆弟不怨。敬大臣,則不眩。體群臣,則士之報禮重。子庶民,則百姓勸。來百工,則財用足。柔遠人,則四方歸之。懷諸侯,則天下畏之。齊明盛服,非禮不動,所以脩身也。去讒遠色,賤貨而貴德,所以勸賢也。尊其位,重其祿,同其好惡,所以勸親親也。官盛任使,所以勸大臣也。忠信重祿,所以勸士也。時使薄斂,所以勸百姓也。日省月試,既稟稱事,所以勸百工也。送往迎來,嘉善而矜不能,所以柔遠人也。繼絕世,舉廢國,治亂持危,朝聘以時,厚往而薄來,所以懷諸侯也。

誠信原則------29章 上焉者,雖善無徵。無徵不信。不信民弗從。


三、有無值得奉為圭臬的語錄?抄錄時特別有感覺的幾句話如次,謹摘錄如次,以加深記憶,並與網友分享:

1章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
<實際運用>為人處世,務必小心謹慎,特別是那些自己沒看到,沒聽到的事務,更需抱著戒慎恐懼的態度,廣泛的蒐集資料,等資訊完整了,才下決策,以免因視覺盲點或聽覺死角而造成誤判,誤時失事,甚至於發生難以彌補的後果。

14章 正己而不求於人,則無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
<實際運用>身為堂堂正正的人,本來就該光明磊落,自立自強,狀況許可,固然可以與他人或社會大眾,互助合作,共創雙贏,全民皆贏;但絕不能片面的求之於人,否則所求的事,一旦對方做不到,勢必徒生自己與他人的困擾,假如因此怨天尤人,那更於事無補。

20章 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。
<實際運用>成功是給準備好的人,能未雨綢繆,不僅成功機率較大,且遇事按部就班,有條不紊,一定能做得更好。


[多聞闕疑]
28章 子曰:「今天下,車同軌,書同文,行同倫。」
莫非早在周朝,中國大部分的地區,早就車同軌,書同文,只不過到了戰國時期,部分國家為了抵抗外侮,或標新立異,才會另設車軌,另創文字,因此秦始皇統一天下後,才需要再次訂定統一的規範,以確保其統一大業?





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

鳴鼓攻之=造口業?

   當代的台灣人,何其有幸,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,在不妨害別人的名譽、不違反公序良俗、不違法的前提下,可以走上街頭,或找個廣場,或透過網路等媒體發表個人的看法;然而言多必失,言論自由的尺度,假如沒拿捏好,輕者造口業,重者有淪為言論霸凌之虞,更嚴重的可能惹上官非,而需負損害賠償責任及蒙受牢獄之災。
    最近網路盛傳有時間幫忙慈O演戲,沒時間照顧自己公婆!的報導,據稱有兩位慈O的信徒,為了參加慈善活動,沒時間照顧親人,而陸續把公婆送入養老院,且幾乎對公婆不聞不問,寧可花時間去參加慈善活動,修來世的福分,也不願花時間陪自己的老人家,居然3個月/半年才去探望一次,令我看得相當訝然!因為想當年,先母仙逝時,當年我還沒資格退休,公務也相當煩忙,乃打算接家父北上,不過家父自認身體硬朗,尚能獨立,且他的親朋好友都在南部,才住沒幾天就決定繼續留在南部獨居了。因我們兄弟姊妹有5個家在台灣,算來只要每家1個月回南部1,則家父每周都會有孩子回去幫他買菜及打掃環境,日子應該不會過得太寂寞,但我們南部的父老們,老愛問你多久回來探望你們的獨居老人”,當我誠實地告知每月1,他們大都會很驚訝地說:”甚麼!每月才1次呀!”聽了雖然總是心酸酸的,但也莫可奈何。假如我們南部那些父老們,知道那兩個慈O信徒,居然如此的冷落自己的公婆,不知將引發多大的輿論制裁哩!相信也會像那位有正義感的司機,那樣唾棄她們。所以一看到那份報導,感概之餘,即幫他分享到我臉書的動態時報,有位朋友見了好意提醒我,批評慈O信徒偽善,可能會造口業。
    其實偽善亦是善,我可以認同,畢竟偽善者縱無善心亦有善行,對於受苦之人,亦能帶來一時的溫暖,比起既無善心,又無善行,且為善良人們及社會大眾帶來災難的惡棍,好得太多了;然而畢竟百善孝為先,就算是生而不養,緣分至淺的父母或公婆,仍比毫無關係的陌生人緣份深多了,至少沒有他們,何來我們,因此除非是惡徒型的父母或公婆,否則對他們不該冷淡到連慈善機構的陌生人都不如,因此這種本末倒置,厚此薄彼的行為,我認為應該被唾棄,所謂鳴鼓而攻之可也。至於慈O固然真善與功德無量,不容抹滅;但假慈O之名,行斂財之實,或逃避責任者,相信確實存在著,況且依不才的觀察,這年頭捨本逐末,本末倒置者,太多太多了,批判及唾棄,只要對事不對人,對於當事人避免指名道姓,不干預隱私,不叫囂亂罵,讓犯過者有改過遷善的機會,個人堅信這不僅不會造口業,反而是助人遷善的義行。
    在論語先進篇中曾記載: 季康子富於周公,而家臣冉求仍幫他繼續聚斂。孔老夫子一氣之下就說:「非吾徒也。小子鳴鼓而攻之,可也。」按常理來說,學生犯錯,老師可以私底下教訓學生,以匡正其行為,然而當時長於租稅的冉求,除了是孔門弟子外,更隸屬於季氏,對於長官季康子的命令,有服從的義務,所以假如孔老夫子不運用輿論的力量,是不可能阻斷季康子的貪念的,因此表面上是孔老夫子教訓學生,實際上是針對季康子而為的,雖然那次行動,未能讓季康子把稅收還給人民,但最少讓季康子貪得無厭的慾望受到抑制,不便再叫冉求巧立名目來橫徵暴斂,終使冉求能瑕不掩瑜的晉身孔門七十二賢人之列。假如孔老夫立身於佛教盛行之後,相信他這種鳴鼓而攻之的行為,該不會有人認為那是造口業罷!

    楚辭˙屈原˙卜居:「 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。」誠然說,青菜蘿蔔各有所好,在多元化的自由時代,黃鐘的音律,未必比瓦釜受人歡迎,也未必無法與瓦釜合奏成交響樂,然而假如毀棄了黃鐘,只保留瓦釜,那就怪不得瓦釜雷鳴了,因此除非大家只喜歡聽瓦釜雷鳴,否則何不設法把毀棄的黃鐘再找出來呢?何況逃避黑暗最好的辦法,絕不是反方向快跑遠離,而是點亮一盞燈,那怕只是螢火蟲那點亮光,都足以讓黑暗不在全黑。所以與其抱怨社會的黑暗,何不點亮自己的這盞心燈,唾棄那些不公不義的社會亂象,為社會的光明,略盡棉薄之力。

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

圖書室vs法會會場

        記得我大學及從軍旅退伍後,準備國考的那一年,仙跡岩的仙公廟旁有座圖書室,那是我常去健行、充電及進德修業的地方,但曾幾何時圖書室的招牌被換掉了,換成法會會場,但由門外堆積的雜物來看,根本已淪為蚊子館了.
        畢竟法會只是偶爾辦辦,極易形成房舍閒置,造成浪費;實用價值遠不如圖書室,其對社會所能成就的貢獻,也許不容抹滅,但依不才個人的體驗來說,喜歡從善如流的我,也曾叁加佛、道、基督、一貫道所辦的法會,在會中也曾被佈道者的熱忱所感動過,然而感覺上那種感動僅僅是一時的,離開會場隔幾天那種感覺就淡了;反觀閱讀聖賢叢書,不僅閱讀當下有感,觸類旁通有感,豁然開解有感,尚友古人有感,"口而誦,心而維,朝於斯,夕於斯",更是十足的有感.
        自我檢討,假如我還算擁有一點美德的話,相信型塑美德的因素,大都來自於閱讀聖賢叢書,祂如同路燈所構成的燈河一般,永遠為我照亮人生的道路;法會對美德的激發,相對的只像煙火,璀璨而短暫的亮光一閃罷了!因此不才以為,把圖書室改為法會會場,終淪為蚊子館,似乎捨本逐末,有違聖教;何不在辦法會時當法會會場,平日則仍維持圖書室的功能,如此豈不兩全其美.此外假如能在其屋頂上架設太陽能板,讓它電力自給自足,如此當更不負信眾們的捐獻及建築這棟建物者的辛苦.


法會會場,不僅門戶緊閉,且門口堆積雜物,顯然是座蚊子館

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

牽手走一生,難嗎?

        獨行踽踽並非獨居老人的專利,至少在我的生活圈中,就有許多老夫老妻,另一半走起路來弱不禁風,甚至於一顛一簸的,卻常在無人保護下,於大街小巷或公園中獨行踽踽,叫人看來有點心酸,甚至於常為她捏把冷汗.
        上一代人,也許是媒授之言結髮成婚的,沒有海誓山盟,以及牽手走一生的信諾,這還好說;但我們四、五年級以後的這一代,就算不是自由戀愛,在正式結婚前也都曾下決心相廝相守,百年好合的.然而就我的觀察,不論是我們這一代或是上一代的配偶,採取分工者多,大都各忙各的,連下班或假日,也都各走各的,好奇怪喔!
        更怪的是,許多夫妻同樣喜歡健走或散步,但卻往往各走各的,曾試問原因,答案居然是"步調不同,時間不亦配合",假如這樣的話,只要有心夫妻牽手同行絕非難事,以不才為例,由於不才曾服役於陸軍步兵,行軍時需背著黃埔大背包,以每小時9公里的速度急行軍趕路,假如不背背包,速度每小時當可逾10公里以上,因此有多位夥伴問我,"你走路這麼快,你老婆跟得上嗎?",相較之下,愛妻走路的速度的確慢了一點,她的速度每小時約僅3~5公里,但是經過用心的自我調整,不僅我能把自己的速度調整得與愛妻一樣,而且調降為家父的1~3公里/時,也毫無困難.
        怎麼調呢?邊走邊留意路況與邊走邊談,並以腳到、眼到、口到、手到、心到、鼻到、耳道、觸到等八到行蟬的方式來走,如此不僅能安全的走路,同時走起路來,更能享受愉悅的修行之樂;再不然還有一招可用,可以再配合邊走邊運動的方式來走,如抬腳踏步走、太空漫步走,或邊走邊練操手功,如此一來,就算速度降至每小時只走1公里,還是夠讓我走得滿頭大汗,我想也許這樣,因此縱然長期陪老人家碎步走,仍能保持一定的體力. 
       至於時間上的配合,只要有心也不會太難的,再以我們的家庭為例罷,我幾乎天天陪家裡的老太爺養老,晚上11點老太爺準備就寢後,愛妻總喜歡陪我談心夜遊壓馬路,那是多麼快樂又美好的時光呀!我們都可以,相信各位網友只要願意,一定能與自己的另一半,走得更好走得更順.




慈悲的八旬奶奶獨行踽踽,有誰知道她是相當高貴的醫師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