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

從一則聖雄軼事,淺談年金改革的話術

【聖雄軼事】
當年甘地在倫敦大學讀法律系時,一位名叫彼得的白人教授,極端地討厭他。
有一天,當彼得教授在飯堂吃午餐時,甘地拿著他的盤子坐在他的鄰。
教授說:「甘地先生,你不了解 “一頭豬和一隻鳥是不會坐在一起吃東西的。”」
甘地以一個父母對一個粗魯無禮孩子的眼光看着他,然後平靜地答覆:「你不用擔憂教授,我將會飛離開。」,跟著他坐到另一張桌子去了。
彼得憤怒得通面變紅,決定採取行動報仇。

第二天,他在班房裏發問:「甘地先生,如果你沿著街道步行時發現了一個包裹, 裡面有一袋智慧和另一袋金錢,你會拿哪一袋? 」
甘地豪不猶豫地回答了:「當然拿有金錢的那一袋!」
彼得教授語帶璣諷嘲笑著說:「如果我是你的話,會拿那有智慧的一袋!」
甘地聳聳肩地回應:「每一個人都應該拿他沒有的東西!」

彼得教授完全沒有還擊之力,在盛怒之下,他在甘地的試卷上寫著 ”白癡”,然後把它交回給甘地。
甘地拿到試卷後,坐回桌子上盡力克制及保持冷靜,同時非常認真地思考著下一個動作。
數分鐘之後, 甘地走向教授,以一個有專嚴而又禮貌的語調回應:「彼得教授,你在我的試卷上簽了名 , 但是你沒有給我評分!」

    這則聖雄軼事,甘地與彼得教授兩者的高下顯現,但甘地可能參不透在人屋簷下,不得不低頭的哲學,因為這樣一來,他準吃大虧。如果是我,第一回,我會面帶微笑告訴他鳥常愛吃豬槽,豬鳥共食無妨”;第二回,我仍微笑以對有智慧又有錢,美上加美呀!”;第三回,我仍會微笑以對,並坦承漏寫了白痴二字,仍請教授依規定評分。畢竟智慧化解,總比樑子越結越大好。

    不才總覺得語言是用來溝通,而不是用來製造矛盾與對立的,善用語言的話術,往往能擁有無限的力量,來解決問題,這令我回憶起民國84年那次軍公教退休金制度的改革,當年將在職期間無需繳錢,退休後不僅可以擇領終身俸,還享有18%的優惠存款的恩給制,改為年金提撥制,且退休金18%優惠存款也不再累計,改革幅度遠大於這次的年金改革,記得那時考試院銓敘部所用的話術是大家共體時艱,只要按月提撥退撫基金,交給專家運用,就算少了優惠存款,將來還是能領得更多,難怪這麼大的改變,我們雖不滿意但終究還是接受而毫無抗爭行動,那像這次改革經常聽到的說法是為了讓年金不破產,改革後,繳得多、領得少、領得晚,還一再汙衊軍公教人員,製造階級矛盾與世代對立,難怪連向來奉公守法,誠實納稅的軍公教人員都反彈了。

    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,一旦政府垮了,被中共武力統一,不論退撫新制舊制,勢必一筆勾銷,這本來就是所有軍公教人員的共識,因此如能改改話術,宣稱年金改革需要軍公教人員的幫忙,使國家財政能永續營運,年金讓大家領得到、領得久,更透過退休照護及全民長期照護,讓退休人員生活能獲得適切的保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