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13經中,尚書與左傳、公羊傳、穀梁傳等春秋三傳,均屬史學中極精粹的寶典,不僅為中華文化中極重要的經典,地位崇高,與孔老夫子具有密切的關連,其中尚書,更相傳為孔老夫子所著,其文史地位之高,不言可喻.
去年及今年九月、十月、十二月不才已寫過”恭錄春秋心得報告”、”恭錄春秋左傳心得報告”、”恭錄春秋公羊傳心得報告”、”
恭錄春秋穀梁傳心得報告”,當然順勢而為,接續抄錄難度較高的尚書,也終於趕在舊曆年底前抄完,而能在雞年的開頭,即如預期的上傳功課,以協助記憶,並與網友分享.抄錄前,在腦海中,亦習慣性的浮現幾個問題.1.作者為何?2.他對後代思想的影響?3.值得奉為圭臬或引以為戒的事蹟?
一、尚書作者為何?
真的是孔老夫子嗎?其實既然名為”尚書”,顧名思義,似乎是上古流傳下來的書,由其體例來看,除了堯典等少數篇章外,大都與公羊傳、穀梁傳同樣酷似教師手冊的教科書,因此其第一作者,應該是堯舜夏商周歷代的史官,孔老夫子應該是為了方便授課,而從史官檔案庫中,擇優摘錄加工編輯罷了,因此孔老夫子當居連絡作者或主編的地位.
二、 他對後代思想的影響?
尚書除了摘錄古代帝王與重臣的對話,或對民所頒布的詔書外,也陳述了許多故事,包括時代背景、政論、征戰、占卜.僅舉其大者,臚列如次,下段亦同:
<教育刑主義>
虞書之大禹謨第10章--帝曰:「皋陶,惟茲臣庶,罔或干予正。汝作士,明于五刑,以弼五教。期于予治,刑期于無刑,民協于中,時乃功,懋哉。」
<省刑厚賞思想>
虞書之大禹謨第11章--皋陶曰:「帝德罔愆,臨下以簡,御眾以寬;罰弗及嗣,賞延于世。宥過無大,刑故無小;罪疑惟輕,功疑惟重;與其殺不辜,寧失不經;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,茲用不犯于有司。」
<保釋制度>
在13經中,尚書與左傳、公羊傳、穀梁傳等春秋三傳,均屬史學中極精粹的寶典,不僅為中華文化中極重要的經典,地位崇高,與孔老夫子具有密切的關連,其中尚書,更相傳為孔老夫子所著,其文史地位之高,不言可喻.
<中庸之道>
虞書之大禹謨第13章--帝曰:「……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。……」
<民主思想>
虞書之皋陶謨第2章--皋陶曰:「……天聰明,自我民聰明,天明畏自我民明威。達于上下,敬哉有土。」
<知難行難思想>
商書之說命中第6章-- 說拜稽首曰:「非知之艱,行之惟艱。王忱不艱,允協于先王成德,惟說不言有厥咎。」
<五行說>
周書之洪範第3章--「一、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潤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從革,土爰稼穡。潤下作鹹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從革作辛,稼穡作甘。」
三、值得奉為圭臬或引以為戒的事蹟?
1.商書之太甲中第2章-- 王拜手稽首曰:「......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逭。......」
<實際運用>常言道:"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福禍",人生在世根本不能常掛無事牌的,假如災禍來自於天,我們尚能運用逃避敵害的本能,趨吉避凶;但是假如"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",沒事惹事生非,自招來的災難,那就是咎由自取,規避不了,當然只能自行承受囉!為此不才凡事喜歡順其自然,從不強求,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,而自取其辱.
2.周書旅獒第2章:
曰:「......玩人喪德,玩物喪志。......」
<實際運用>人貴於真誠相待,互相尊重,因此不宜耍詐,玩弄欺人,否則不僅是失德的行為,終將造成眾叛親離的惡果;至於沉迷事物,不管事網路或聲色犬馬,都足以浪費時間,動搖心志,不僅可能削弱個人的成就,甚至於賠上健康與生命,值得我們引以為戒.
四、多聞闕疑.
1.夏書之禹貢第15章:導弱水,至于合黎,餘波入于流沙。夏書之禹貢第16章:導黑水,至于三危,入于南海。
----書上所提到的”弱水”是寧夏省的”弱水河”嗎?
“南海”是”南中國海”嗎?在舜時代,這兩個地方離中國的邊境均相當遙遠,難不成大禹治水不以中原為界,連外邦異域,都邀他去治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