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傳、公羊傳、穀梁傳等解釋春秋的三部寶典,與"春秋"同為中華文化中極重要的經典,地位崇高,其中公羊與穀梁二傳,夾帶著主觀的價值判斷,更將"春秋"推到一字褒貶的境界,其文史、禮儀與規範地位之高,影響之深遠,尤不亞於左傳,其並列入13經,實非偶然.
去年及今年九月、十月不才已寫過”恭錄春秋心得報告”、”恭錄春秋左傳心得報告”、”恭錄春秋公羊傳心得報告”,當然順勢而為,接續抄錄穀梁傳,終於趕在年底前抄完,而能如預期的上傳功課,以協助記憶,並與網友分享.抄錄前,在腦海中,亦習慣性的浮現幾個問題.1.作者為何?2.他對後代思想的影響?3.值得奉為圭臬或引以為戒的事蹟?
一、 穀梁傳作者為何?
既然名為穀梁傳,其作者顯然與穀梁氏關係密切,惟由其體例來看,與公羊傳同樣酷似教師手冊的教科書,或相當完整的上課筆記,只不過重點及補充教材略有不同罷了,因此其第一作者,無疑是孔老夫子或子夏,至於穀梁赤當居連絡作者的地位.
二、 他對後代思想的影響?
穀梁傳除了解釋春秋詞彙外,也記錄了許多故事,為補充教材,包括禮俗規範、政事、征戰、兼併、外交聘禮及會盟、君侯之立與沒、亂臣賊子、天文、災難,還有祭祀與占卜.僅舉其大且左傳、公羊傳所未及者,臚列如次,下段亦同:
<婦人三從之德的舊思想>
*隱公二年:……”婦人在家制於父,既嫁制於夫,夫死從長子。”
<陰陽暨天人合一思想>
*莊公三年:……”獨陰不生,獨陽不生,獨天不生,三合然後生。故曰母之子也可,天之子也可。尊者取尊稱焉,卑者取卑稱焉。其曰王者,民之所歸往也。”
<職業分類>
文公元年:……”古者立國家,百官具,農工皆有職以事上。古者有四民,有士民,有商民,有農民,有工民。”….
三、 值得奉為圭臬或引以為戒的事蹟?
1. 文公六年所載晉襄公漏言,陽處父被殺的故事
冬,十月,公子遂如晉。葬晉襄公。晉殺其大夫陽處父。稱國以殺,罪累上也。襄公已葬,其以累上之辭言之何也?君漏言也,上洩則下暗,下暗則上聾。且暗且聾,無以相通。射姑殺者也。射姑之殺奈何?曰:晉將與狄戰,使狐射姑為將軍,趙盾佐之。陽處父曰:「不可!古者君之使臣也,使仁者佐賢者,不使賢者佐仁者。今趙盾賢,夜姑仁,其不可乎!」襄公曰:「諾!」謂夜姑曰:「吾始使盾佐女,今女佐盾矣。」夜姑曰:「敬諾!」襄公死,處父主竟上事,射姑使人殺之。君漏言也,故士造辟而言,詭辭而出,曰:「用我則可,不用我則無亂其德。」晉狐射姑出奔狄。
<實際運用>自古禍從口出,晉襄公進行人事安排,在未做成決策前,詢問大臣意見,大臣直言以對,本是天經地義的事,但大臣陽處父萬萬也沒想到,晉襄公未能守口如瓶,洩漏議事機密,而害狐射姑記恨在心,居然恨得不惜玉石俱焚,伺機加害陽處父,狐射姑亦於法不容而出奔狄,晉國因此損失兩名大將,終使霸主落入楚人之手.足見具評議事項的議事紀錄列為機密,實有必要.
2.宣公二年所載趙盾弒君的故事:
秋,九月乙丑,晉趙盾弒其君夷皋。穿弒也,盾不弒,而曰盾弒何也?以罪盾也。其以罪盾何也?曰靈公朝諸大夫,而暴彈之,觀其辟丸也。趙盾入諫,不聽,出亡,至於郊。趙穿弒公而後反趙盾,史狐書賊,曰:「趙盾弒公。」盾曰:「天乎天乎!予無罪。孰為盾而忍弒其君者乎?」史狐曰:「子為正卿,入諫不聽,出亡不遠,君弒,反不討賊則志同,志同則書重,非子而誰?故書之。」曰晉趙盾弒其君夷皋者,過在下也。曰於盾也,見忠臣之至,於許世子止,見孝子之至。
<實際運用>”反不討賊則志同”, 儘管趙盾並未教嗾趙穿弒晉靈公,但趙穿弒晉靈公後,執政的趙盾,並未依法辦理讓趙穿伏法,確有可議之處,難怪會被史官認定為弒君之罪,同理”鄉愿德之賊也”,吾等立身行道,哪能不引以為戒呢!
3.成公元年及成公二年所載蕭同侄子一笑傾國的故事
成公元年冬,十月。季孫行父禿,晉郤克眇,衛孫良夫跛,曹公子手僂,同時而聘於齊。齊使禿者御禿者,使眇者御眇者,使跛者御跛者,使僂者御僂者。蕭同侄子處台上而笑之。聞於客。客不說而去,相與立胥閭而語,移日不解。齊人有知之者,曰:「齊之患,必自此始矣!」
成公二年夏,四月丙戌,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占於新築,衛師敗績。六月癸酉,季孫行父、臧孫許、叔孫僑如、公孫嬰齊帥師,會晉郤克、衛孫良夫、曹公子手,及齊侯戰於鞍。齊師敗績。其日,或曰日其戰也,或曰日其悉也。曹無大夫,其曰公子何也?以吾之四大夫在焉,舉其貴者也。秋,七月,齊侯使國佐如師。己酉,及國佐盟於爰婁。鞍去國五百里,爰婁去國五十里。壹戰綿地五百里,焚雍門之茨,侵車東至海。君子聞之,曰:「夫甚,甚之辭焉,齊有以取之也。」齊之有以取之何也?敗衛師於新築,侵我北鄙,敖郤獻子,齊有以取之也。爰婁在師之外。郤克曰:「反魯、衛之侵地,以紀侯之甗來,以蕭同侄子之母為質,使耕者皆東其畝,然後與子盟。」國佐曰:「反魯、衛之侵地,以紀侯之甗來,則諾。以蕭同侄子之母為質,則是齊侯之母也,齊侯之母猶晉君之母也,晉君之母猶齊侯之母也,使耕者盡東其畝,則是終土齊也:不可!請壹戰,壹戰不克,請再,再不克,請三,三不克,請四,四不克,請五,五不克,舉國而授!」於是而與之盟。
<實際運用>周幽王寵褒姒,一笑傾國,齊國國母蕭同侄子,顯然未能記起歷史的教訓,居然在外交場合,大庭廣眾之下,處台上而笑,讓晉衛曹魯四國的外交官當眾難堪,而種下了晉衛曹魯等國聯軍伐齊,甚至於幾乎亡齊的惡因惡果,足見微笑固然養生,笑口常開,有益健康,但會傷害別人自尊心的訕笑,則萬萬不可.
4.昭公四年軍人粲笑楚靈王的故事
秋,七月,楚子、蔡侯、陳侯、許男、頓子、鬍子、沈子、淮夷伐吳。執齊慶封,殺之。此入而殺,其不言入何也?慶封封乎吳鐘離。其不言伐鐘離何也?不與吳封也。慶封其以齊氏何也?為齊討也。靈王使人以慶封令於軍中,曰:「有若齊慶封弒其君者乎?」慶封曰:「子一息,我亦且一言。」曰:「有若楚公子圍弒其兄之子而代之為君者乎?」軍人粲然皆笑。慶封弒其君而不以弒君之罪罪之者,慶封不為靈王服也,不與楚討也。《春秋》之義:用貴治賤,用賢治不肖,不以亂治亂也。孔子曰:「懷惡而討,雖死不服。」其斯之謂與!遂滅厲。遂,繼事也。
<實際運用>俗話說:”食指指別人,另四隻手指頭反指著自己”,指責別人前,必須加倍的自行檢討,才不會像楚靈王那樣,反遭軍人粲然皆笑.